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4008884251

扫一扫咨询

美本申请误导观点!这几种学生,我不要...

专业解析 院校排名 录取捷报 干货分享

    美本申请和录取的过程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

 

里面涉及了成绩、标化、国际课程、活动、文书等非常多的方面。

 

每隔一段时间,在留学圈就会出现一些误导性的观点,让家长们分辨不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客观的。

 

知名外网 collegevine 结合大学招生办的经验、以及收集到的各类学生案例,又新汇总出了一批观点,并指明它们对申请家庭非常不利。

 

小藤摘出了10个跟国际生申请直接相关的方面,以便给大家参考。

 

关于大学录取过程的 10个误区——美本申请的你一定要提前避坑!

 

  误区一:

  美本规划,从11年级开始就行

 

很多家长,即使孩子在初中升高中时,就已经决定了出国留学。但她们仍然会等到孩子11年级也就是高二开始,才会找机构正式准备留学规划事宜

 

还有的甚至会等到12年级

 

有家长可能会疑问:9-10年级不是把托福分数刷起来就可以了吗?

 

当然不是!

 

9-11年级也是你通过课外活动和课程学习,进行一系列专业和兴趣探索的宝贵时间。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往往让这些时间没有进行有效利用

 

等到高二下学期、高三,正式进入申请季,再想着丰富自己的背景,已经来不及,而且这时去做,很可能让招生官觉得申请者是“功利的”

 

最最危害的一点,就是你在最后的文书创作中,会缺乏素材、缺乏深度、缺乏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这,往往就是名校牛娃跟普娃拉开差距根本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申请过来人提到的最后悔的事,都是“没早点开始准备”。

 

 

 

  误区二:

  一定要参加尽可能多的AP/IB课程

 

作为能充分证明自己能力的大学先修课程,很多人会认为:选得越多,证明学术兴趣越广泛,能力越强

 

但事实是,美国大部分大学,对于我们到底应该学习多少门 AP 或 IB 课程,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要求。

 

重质不重量,一直是招生官们的要求。

 

他们看重的是:你学习了对于你来说相对有挑战性的课程,而且保持了出色的成绩。

 

同时你参与的,应该是跟你个人兴趣和个人背景比较相关的课程;

 

例如你将来想学统计专业,那你可以选择数学、统计或微积分相关课程,而不一定非常去学习一门美国历史(大家都知道美国历史含金量高);

 

不信你看,这两年的申请,有学生3门AP照样录名校,也有学生10门AP连环被拒。

 

不知道的以为是“玄学”,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我们只是太过关注表象。数量不是决胜关键,选太多反而会成为你的压力和累赘,力所能及即可。 

 

  误区三:

  “高中有1-2个不好的成绩,

  我完蛋了

 

有同学在高中就读期间,可能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导致成绩单上出现了C,就一直心里持续焦虑。

 

成绩这么差,觉得自己肯定跟Top30无缘了,早早就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家长也跟着干着急,其实大可不必。

 

虽然我们最好能保持自己每学期的成绩,但如果真的发生了,也是可以弥补的。

 

对于美国招生官来说:

 

“有特殊情况造成的成绩不好是可以理解的,成绩单上的 C并不意味着你没有机会进入顶尖大学。”

 

假如你高一时拿了C,在逐渐适应高中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高三成绩提高了,反而更能体现你是在不断进步的;

 

也能反映出你坚持不懈的品格,也有自我调节、提高自己的方法。

 

其实最后实在不行,还可以尝试着找学校和老师,寻求一下帮助哒。 

 

另外如果在艺术或体育等非学术课程中,有比较糟糕的成绩,也不用特别担心。招生官一般不会将此类课程成绩考虑进录取中(申艺术和体育的除外)。

 

  误区四:

  志愿服务,

  不如科研竞赛有含金量

 

这一点,可能很多中国家长会想不通。

 

首先,社区和志愿服务,在美国大学招生官眼里,是必不可少的。很多美国高中都要求学生有社区服务时长。

 

但社群服务门槛低,每个人都有,通常不需要额外的才艺或领导技能,大多数学生都只是参加,浅尝辄止。

 

很多人认为,大学虽然有要求,但招生官们并不会通过这个活动对你印象深刻。有那时间,还不如多做做竞赛和科研,毕竟含金量高呀。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虽然志愿服务在众多活动中有些“泯然众人”,但做好了,对你的申请绝对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