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4008884251

扫一扫咨询

“我跟着爸妈做科研论文,进了美国名校....”

专业解析 院校排名 录取捷报 干货分享

众所周知,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Cell(细胞),在全世界学术圈里最顶级的3大学术期刊;

 

SCI全称为(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目前是国际公认的科学英文索引数据库,SCI论文指的就是被该数据库收录的论文。

 

在这些平台上面发表一篇高含金量科研论文,是大多数学者终极一生的学术追求,很多博士甚至教授都望尘莫及。

 

但如果,在这些顶级期刊里某篇论文里,出现了某高中生的署名,你会怎么看?

 

靠顶级科研论文

进入名校的“牛娃”们

 

很多家长看到后第一反应,可能都是不可置信:一篇含金量这么高的论文,高中生能发表吗?

 

但小藤要告诉你,每年靠着高含金量的科研论文进名校的学生,不在少数。

 

这样的录取案例,每每一出就会被推至“风口浪尖”,觉得里面有“内幕”。

 

 

 

今年2月份,著名教授饶毅老师的女儿,也因为科研论文引发了一连串的争议。

 

当时为了替当时正在参加冬奥会(还没读大学)的归化运动员朱易——也是他同事的女儿辩护;

 

搬出了自己女儿高中参加校排球队录取了耶鲁,来表示「参加校队或区级比赛的水平便足够上顶尖美国大学了」。

 

结果被扒出,他的女儿,被耶鲁录取,并非高中参加校排球队。

 

而是跟着自己的科学家母亲、西北大学教授,发表了六篇生物学顶级paper,有几篇还是发表在了《Nature》上。

 

 

 

尽管后来,他本人对此事作出澄清回应,表示文章是在她女儿进入耶鲁之后一年才发表的。

 

但大家仍然不买账,表示这些发表时间仅是论文正式见刊的时间。

 

在发表过程中可以以 in preparation 或者 under review 的形式写进简历。

 

真相到底如何,恐怕只有耶鲁大学招生办知道了......

 

高中生想要搞科研发论文

要么花钱要么拼爹?

 

富二代“靠钱”,“学二代”靠资源。

 

每年有大量拿着顶级科研论文申请上,一连串美国名校的学生们。

 

去细细一看就能发现,她们的家庭,非富即贵。最差的,父母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饶毅教授大可不必否认自己的女儿是通过跟父母做研究,发表论文进入的美国名校。

 

很多大学教授或者大学教授的朋友把自己的孩子安排给其他课题组的老师,在当今社会相信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

 

 

 

正如前面的例子,抛开“是否因科研进名校”不讲;

 

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

 

饶毅的女儿仅仅是作为他的后代生长,在这个父母都是知名教授的家庭,就已经占据先天资源优势,领先于大多数人了。

 

换句话说,他的女儿不仅能享受到父母向其开放的学术资源便利,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基因、智商、学识、教养......

 

与这些东西相比,父母给其提供的科研资源,确实不算什么。

 

从这一点上看,有时那些“富二代”可能都比不上这些“学二代”,有些资源,是钱买不到的。

 

大家质疑的原因,并不是孩子能不能用这些资源;

 

而是孩子利用了父母的资源后,在有署名的科研成果里,有无Ta自身的努力?

 

还是纯粹是父母或其他科研人员的buff加成,孩子本身啥也没做,或只是做了写无关痛痒打打下手的活计...

 

 

 

我们怎样看待“高中生科研,

不是花钱就是拼爹”?

 

家里有钱和有资源,这本身并非一件不光彩的事,更不必急着去否认。

 

美国大学的录取规则里,就是把学术能力排在首要的位置。它们也鼓励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和资源去发展和提高自己。

 

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Graham Walker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可以代表美国高校对录取学生的学术能力的重视,他说:

 

“在录取学生的时候,首先我希望看到我的学生拥有处理高强度学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当然我更希望自己的学生对所研究的专业有更深的理解,在未来有超越前辈的可能性。

 

其实,在留学圈和中介机构里,导师们会鼓励大家积极寻求身边可以利用的人脉和资源,为申请加码;

 

 

 

利用有效资源≠学术造假。

 

如果学生能利用好这些资源,做出自己的成绩,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仅仅只是“挂名”,那就说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