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4008884251

扫一扫咨询

被Top30脆拒,却被Top14录取!「低分高录」的秘密,这位范德堡2026er告诉你...

专业解析 院校排名 录取捷报 干货分享

因为疫情,人们的生活节奏被随意打乱。申请er们的标化、线下活动等也频频受阻。RD阶段被范德堡录取的Selene同学就是如此。

 

托福105+冲进范德堡,有人说她属于低分高录。因为疫情,她的成绩确实并不突出,但为何她能够被范德堡录取呢?

 

今天就来看下Selene同学亲自在讲座中分享的,她的不同寻常的申请之路。

 

 

 

大家好,我是Selene。今天我会把自己的申请历程以及总结的方法论都分享给大家。

 

其中选校策略、活动内容以及文书写作会着重分析下,仅供大家参考。

 

01

标化没有竞争力,

要怎么弥补?

 

很多人都喜欢用“低分高录”来评估我的申请过程,因为我标化没有达到有竞争力的分数:


托福105+,SAT1450+,AP只有一门是五分,SAT2只考了数学。GPA98分在我们学校也并不算非常高的分数。

 


当时因为时间没有安排好,我在这里面是吃了亏的。申请季开始后,由于没有特别亮眼的分数,我几乎没办法冲击高排名院校。
这里顺便说下,如果语言有基础,比如托福能够到105+,再去学比较简单的AP,比如微观经济或者心理学等,可以先考出来一两个。
总之,语言类的考试一定要尽早考试,并尽力考出好的分数。

02

专业探索很漫长

不要急于做决定


我专业探索是比较漫长的,中途也改了很多次专业。

 


高一最开始时我选择的是经济学,它相当于我的初步探索。

高二上,通过参加各种竞赛,慢慢缩小了目标专业的范围。最后聚焦到了国际关系、公共政策、政治学等非常像的小圈里。 高二下,我的活动主线有了一个雏形,比如我的研究和实践是如何做的。最后发现,我的专业都聚焦在PPE或者政治方面。
不要着急定专业,活动主线要先行!
回顾高中三年的专业探索,我发现,先确定活动主线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先决定专业,再去设计活动。
因为像公共政策、国际关系等这类专业,活动是可以往上面套的。

 

如果是一个大类方向,就不用太着急在高一、高二就敲定最后一定要申请哪个专业。
老师和机构也是最好的资源!
在选择专业时,多跟老师和机构聊聊。PPE专业是机构导师告诉我的,后来导师还给我介绍了一个牛津PPE的校友。

虽然最后我没有被牛津录取,但当时聊完之后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该专业。
可以找退路,但要展现爱意和能力
在英国,进入学校后不可以换专业。而美国不同,院系或专业可以互相转。你可以先用你很喜欢、但不一定是今后职业方向的专业去申请。

 

这个专业主要体现出你的喜爱或你有能力去深入研究它,而不是说你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研究者。
没有人在高中阶段就能在专业上取得非常厉害的成就。只能通过活动和研究,证明是有能力去研究喜欢的东西、去分析问题,也有能力把我的喜欢传播给更多人。 当然你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体现在你的论文中。专业基础大家都有,也分不出来特别大的优劣。
但是招生官能看出来你究竟是喜欢这个专业、还是因为它很容易才申请。

03

自己尽量多做活动,

如何表达就留给机构和老师

 

这是我的整体活动,自我感觉在活动(以及后面的文书部分)做得还挺好的。

 

 


我的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也是我的四条主线。
第一个部分是专业方面的,我把它分成学术探索和实践活动
专业方面的活动,我又分成政治和语言文化两个部分,但其实语言活动属于政治中的一个小类。
我对多文化非常感兴趣,很喜欢这些文化背后的故事、政治策略等。 

 

在学术探索方面,我参加了康奈尔大学的夏校活动CIS等研究项目。而学术竞赛,我列在竞赛列表里了。
竞赛方面,如果有时间,就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多做尝试。但也要评估下自己的付出:如果没有拿奖,会不会浪费时间?
像理科类的竞赛,一旦没拿奖,就无法展示出来。但我参加的纽约时报等文科类比赛,虽然没有拿奖,最后在活动列表里是可以呈现的。
实践方面,你可以想想自己有没有在社团做过讲座,给大家分享知识,或者有没有在竞赛中运用了所学知识。
大家应该在高二或者高一时就能申请夏校和研究项目等,有机会就可以多去尝试一下。 剩下的三个部分可以统一归为一般性活动,比如有公益、才艺、还有展现领导力的、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其中3个公益活动是我自己组织的。

 

在没有定专业时,大家可以多做一些活动。先把这些活动列为杂项,最后你总会有地方把它放进去的,所以不用担心自己做的事情多。
机构和学校老师也会教你怎么表达、帮助你做决定。 我们学校当时是给我们分享了很多案例,每周我们都会去听很多的讲座。这些讲座给了我很多参考指导,帮助我更好地完善我的活动列表。

04

我选了32所学校,

但不建议盲目效仿


选校阶段,我属于广撒网,一共申请了32所学校,有英国申请,有CA系统,还有UC系统的。

 

英国是被伦敦大学学院、华威录取了,现在还在等爱丁堡和伦敦政经的结果。在英国申请的专业是PPE,即政治哲学经济。

 

美国是被UIUC、威斯康辛、范德堡、UCD录取了。

  

策略因人而异,

3个问题你想好了吗?

 

我们从学校和机构那听过很多选校策略,但策略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选校时,一定要想好这几个问题:

 

我更在意哪些因素?

 

首先,要从排名、地理位置、学费、宗教,甚至文理的氛围等各个方面选出你更在意的因素。我当时就考虑了总体排名、宗教、和文理科的氛围等因素。


同时,不同层次的学校我都做了申请,主要集中在Top10到Top30。
不管是广撒网,还是就申请十所左右、或者更少的学校,这些都没问题。

 

关键是你要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不要后悔自己当初做出的选择。自己去判断、去拿定主意其实很重要。
了解适配度,它适合我吗?
其次,是和学校的适配度。比如你是很文科的学生,你不喜欢理科的氛围;你是偏实践的,还是喜欢学术型的。
招生官会从你呈现出来的形象看出来,你和学校的气质符不符合。
自我评估,录取的可能性大吗?
另外,自己要去评估个人的竞争力,看与学校匹不匹配,是不是在一条水平线上。从标化、活动等整体实力来看,自己申请这个学校有没有可能。
我就没有申请哈佛、MIT。因为我知道99.99%没有可能,那我何必浪费时间呢?

  

05

文书是我的超大亮点

这些建议请收好~

 

我把文书分成比较完整的四大类:

 

  

主文书:展现个人形象
主文书就是展现个人形象。你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几个故事展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独特点、你的价值观和个人魅力。
 主文书里,我把现实中的个人经历作为引子来传递自己的个人特点。
引子之后做了引申。我把自己定义为一个“trouble maker”。我只是想找出问题,但在有些人眼中,这就是制造问题的人。
主体部分是用了抑郁症的公益活动来体现自己。其实在慢慢探索中发现,我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并不是真正制造问题的人。 

 

这个主文书我写了好几版,最后才确定了这个。我建议大家随时随手多敲敲,不用怕写多。其实我最后把不喜欢的素材也都用到了补充文书里。 Why类文书:Why Major / School
在写Why类文书之前,需要做好大学研究。你可以去官网、也可以报名线上的研讨会。
线上研讨会一般在中国的凌晨。会议里有校友、现在的教授去帮你解答问题,或者做学院介绍。 你也可以让机构或者学校老师介绍校友,来了解学校的氛围怎么样、有没有特别好的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