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4008884251

扫一扫咨询

导师专访丨宾大毕业,留美8年的他,是如何让学生“稳”进哥大、芝大、UCLA…...?

专业解析 院校排名 录取捷报 干货分享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探究一个哲学话题:活着的意义。有人认为是感受,诗意般栖息在大地上。
而有一类人则是赋予生活以使命感,用一己之力服务社会。通常,我们把后者称为一种有情怀的人。广大教育工作者就是典型人群。
罗切斯特大学本科毕业,又在有着全美第一教育学院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度过了硕士生涯的George导师,就始终把自己当作教育情怀的传承人

 

(图|George导师本科毕业照)
 

深刻体会到留学家庭有着因信息差等先天劣势的他,作为教育学硕士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8年在美求学和生活的经历,
如今已帮助无数学生圆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学等一众热门Top30名校
作为留学家庭的护航人,他明白自己的每一步都肩负着一个留学家庭的希望。每一个录取案例的背后都是学生、家长、导师三方共同的成果,所以只有不忘教育初心,方能行稳致远。
本期小藤将带大家走进在明德立人有着学术派、备忘录作家、篮球不死星人称号的George导师。
在最缺乏钝性的时代里,看他如何坚定自我,又如何用自己的学习经历及掌握的国际教育内在逻辑,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01
两次DIY进T30,如今成为导师
希望你不要重走我的弯路!
 
从困境中走来的人,往往更能感同身受。
把自己当作教育情怀传承人的George导师正因自己经历过艰难的美本申请,所以在规划过程中极其容易与学生和家长产生共情
George导师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图|George导师在进行篮球比赛)
 

中学阶段,他就明确认识到应试教育会扼杀创新能力,国内教育体制不适合自己的个人成长。所以,在身边所有人都升入当地比较知名的公立中学的时候,能稳进国内Top级大学的他,选择了在当地刚开设没几届的国际部。赶上ACT还没有那么普及,他一边冒险考ACT,一边自己写文书,最后自己DIY申到了当时排名仍居于20多名的罗切斯特大学。谈起为何出国,教育体制是一大方面,还有源自于George导师从小对美国NBA篮球明星的那份迷恋。作为篮球不死星人,近20年如一日钟情于篮球,不仅带来的是身体的活力,也培养了自己团队协作意识,更塑造了他善于钻研探究的个人品质。来到美国,他用篮球打破了亚洲人保守、不善言辞的刻板印象。在拓展社交圈的同时,见识了到更广阔的天地,固然激发了他想帮助更多留学家庭破除信息壁垒的使命感


(图 | George导师在校体育馆打篮球)

02
哥大、芝大、UCLA...
硕果累累的背后是相互理解!
 
8年的在美生活和学习以及自己两次DIY申请的经历,让George导师对美国的教育现状和招生规则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但同时他也明显感觉到了现在学生的强大压力,尤其是以足够话语权的导师身份进入留学行业后,这种压力感越来越强。
如果要追本溯源,这些强大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
美国大学不偏袒优质生源校,
只要规划早、能力强,
普高生也能进T10!
近些年,由于人种的原因,美国大学更注重文化多样性。而亚洲学生在美国并不算是一个弱势群体,所以对亚洲学生而言,他们本身的压力就很大。
之前确实存在美国大学偏好国内一些老牌院校的学生,但是这种偏好趋势将会越来越少。
如今美国大学招生官更看重学生的能力,只要能力强,各种背景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名校
9年级就与George导师一起开始申请之路的T同学就是国内普高生。Ta对自己非常不自信,因为自己的高中并不是美国名校的目标生源校,担心录取几率小。 

 
George导师就以近些年自己接手的各个国家国际生录取的真实案例为激励方法,让T同学建立自信心
而且T同学从9年级就开始长线规划,拥有充足时间挖掘兴趣爱好,探索新领域,有更多提升空间及试错机会
George导师和Ta一起统筹规划,考试、竞赛、活动等有条不紊的进行。因为在长线规划过程中George导师和T同学彼此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规划起来非常顺利。
最后呈现在招生官面前的内容很出彩,拉大了Ta的竞争优势,成功被芝大录取 

 
家长看重顶尖大学
非商科、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不申,
却忽视了孩子真实想法...比T同学更狠的是,国内很多学生因为受到家长的无形压力,从7、8年级开始就双机构规划冲击藤校和ED申请梦校。这导致学生普遍很焦虑,还没申请,压力就无奇的大。一旦失败,家长和孩子都很难承受住
George导师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已经11年级的L同学,选校时父母一心想让托福108的Ta进T10;确定专业时,父母目标也只朝向高薪,非商科、计算机不申
在国内长大、自己经历过申请的George导师能深刻明白家长做法背后的良苦用心。
很多时候,George导师知道,自己的作用不仅仅是要帮助学生规划,还要与家长感同身受,说服他们。对留学领域存在知识盲区的家长来说,他们也需要成长的时间 

 
只要能给家长讲清楚目标院校的客观要求,为了达到目标,将标化分数、GPA、科研和活动数量等一一量化,家长都会展现自己理性的一面,支持及配合孩子的申请。
而11-12年级的学生因为时间有限,规划时会更具有针对性,采取指哪打哪的战略方针,找出孩子现阶段存在的差距,再进行弥补。
最后在George导师的沟通之下,L同学和家长一致决定将L同学最喜欢的加州作为全力冲刺的目标,成功摘得UCLA的录取
虽然没被T10录取,但是当L同学发来Ta在加州沐浴阳光的照片时,导师知道,Ta生活得很开心。 

 
异地沟通影响申请都是借口,
相差15小时,
丝毫不耽搁问题的解决!
除了申请本身,新冠疫情也加重了留学家庭的焦虑情绪,很多家长会担心异地远程交流的质量。
George导师和上面两个孩子沟通也是线上,但都拿到了好的录取。一个好的导师和一个机构定不会以异地沟通为借口,为不利的申请结果开脱。
目前,George导师在LA,和国内有15个小时的时差。他一般早上和美高的学生沟通,中午进行文书、规划方案出具、参加宣讲会等,下午和国内学生沟通。
虽然有时差的存在,但丝毫没有影响到规划的进展,反而提高了各自的工作效率。 

 
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不管是美高学生,还是在国内,都需要前期制订好计划书、每周固定线上会议、确定每个阶段需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