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高端本科留学
高端本转留学
高端研究生留学
语言提升
背景提升
国内/海外名企实习
国内/海外名校科研
明德学堂
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扫一扫咨询
人生的timing,抓住就对了。
“作为一个在语培行业待过的人,转战美本留学做规划导师,是我做过最合时机、也是最符合我期望的一项人生规划。”Barry老师这样说
Barry Ma
首席导师
美国南加州大学TESOL 专业硕士
5年出国语言培训行业经验
英语专业八级,雅思听阅8.5
读研期间在美国语言学院做教授助理,教授硕博学生学术英语
#专注# #极简主义#
*以下为导师第一人称叙述
01
半DIY申进南加大,
给南加大学生当老师
我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在丰富的英语语言环境中成长,也一直心怀“留学梦”,本科就选择了国内的中外合作项目(3+1)。
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我选择的中外合作“3+1”项目(3年国内1年国外)变成了4年都在国内学习。
本科毕业后,为了弥补未出国的遗憾,我决心要出国读研。
虽然报了留学机构,但凡事都亲历亲为的性格,让我走上了半DIY的美研申请道路。
本科就读翻译专业的优势,让我的申请之路变得事半功倍,雅思听阅8.5分,也让我可以省下更多时间去补充一些我能力欠缺的申请板块。
进行美研申请时,我大胆地相中了10所美国大学。非常幸运的是,最终我也被南加州大学的TESOL项目相中了。
当时也收到了其他学校的offer,但我最想去的还是南加大。
南加大多元化、包容性强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我很快就融入了学校,也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圈子,算是比较符合我的期待。
在南加大读研期间,我在语言学院做教授助理,主要负责教南加大硕博学生的学术英语。
这些硕博学生他们的科研能力可能很强,但对于使用专业性强、且非常简洁的的学术英语做学术展示这件事,对他们而言是极大的挑战。
而我过往的学习经历,使我能比很多人掌握更专业的英语语言知识,可能也是这样的优势也让我获得了这个机会。
在初中的时候,我还遇到了改变我此后一生的老师。
算是熏陶吧,他身上那种热情、真挚和对教育的狂热,让我很是佩服,也让我确定自己未来想要在教育行业深挖一下,我高中的时候就决定我之后要当老师。
后面的经历,大家都知道了,我进到教育领域,直到今天。
02
语培只是教学实现的方式之一
用心去引导学生才是教育
从那个爱滑板的高中生说起...
回顾做语培老师的那几年,我一直在追求挖掘每一个孩子的“独一无二性”。
在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上,我一直尊崇“学在乐中,才能乐在学中”的理念,这个教育思路对于那些目标远大却自制力不够的孩子非常适用。
比如我之前带过一个陆高,想申请东南亚国家的学生,虽然目标是达到6分,但这个孩子非常爱玩,6分也很吃力。
后来我发现他对滑板有着非常极致的热爱。
为了帮助他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我就建议他去油管上去学习更多英语教学的滑板技巧,包括我自己也学了些,顺带着用英文教他。
一方面让他能因兴趣出发主动去get更多滑板技能,另一方面也是让他持续浸泡在英文的环境中,一见到我就要说英语,提分也比较显著。
其实我一直都很忌讳“唯标准化教学”和“只注重套路”的教育,刷题、背单词、找考试技巧这些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
无论是语言学习、规划申请,都要结合学生本人的兴趣出发,才能让自己更愿意主动去学,有高质量的成果产出和成就感,就能更有动力,这道理大家都知道。
当学生对学习完全自觉的时侯,他们对目标的完成,就会水到渠成,这是我最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的。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有意识地去挖掘自己,“喔,我原来可以这样那样”,才有更多的判断力去做出选择。
必须要承认,在语培行业最大的特点是:只需要关注学生的英语成绩。
而当我发现那些语言成绩很强的孩子,最后败在其他的规划环节上的不足时,我觉得挺可惜的。
这也让我开始思考能不能做到全方位地帮助学生。
从申请美国到在美国读书+工作的几年,我亲身经历了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招生规则、录取要求,也在那之后做过一定的研究,了解的很是透彻。
加上5年的语培带教经验,让我有了与学生独到的相处方法,我也顺其自然的到了美本这个行业中。
03
我的美本规划“套路”:
每个孩子都是我「第一个学生」
深耕教育领域的过程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当一个人重复做着相似的事情时,难免会产生惰性。
而我在努力做的不仅是要避免掉入“套路规划”学生的陷阱,而且还要一直督促自己一定保持初心。
记得我刚带第一个学生的时候,在经验上还比较稚嫩,但对那个孩子是最上心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当时他的成功也就是我的成功!
后来,我都竭力以带“第一个学生”的态度和责任心去对待后面的很多孩子。
虽然这听起来似乎很理想化,也不容易做到,但我一直在尽力避免形成自己的“规划模板”。
每个孩子的成长背景和经历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有自己的专业兴趣、学术经历,也会有为之痴迷的事物……
正是这些“独有”的地方,促成了他们缤纷多彩的个性,让他们显得“与众不同”。
而我作为导师,最大的责任就是发现他们的特别,同时帮助他们看见自己的“不可复制性”。
阅读障碍引来的痛苦和解脱不以写文书而造情怀,写对你重要的事
有个我印象挺深刻的学生,Ta有阅读障碍症,因为一些字母区分不清,Ta的眼中很多文章都是乱码,因为这个“毛病”被同学、甚至是老师所嘲笑和不理解。
学生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进入更好的环境,让Ta经历过无数次的转学,这个学生也确实度过很多难挨的时光。
这个经历也成为了Ta identity文书里面的一个hook,这种独特的经历很多时候夹杂着痛苦,但是只要正向表达体现成长就是非常突出的特色。
其实也不仅仅是为了文书,在聊这个的过程中,我也是看着Ta从比较难受的回忆中一步步解脱出来,申请季过去了,Ta也终于迈过了心里的槛。
学艺术的孩子呼吁大家亲近自然 芝大真的很爱这样的学生
上周六我们录取的5个芝大,4个都是我去参与沟通的文书。
我记得和L沟通芝大的脑洞题,这个题目非常考验学生Creative Thinking和玩转知识的能力,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散思维的。
L是学艺术史相关的方向,一开始我真的听不懂Ta在说什么,Ta想要表达什么,但我很惊喜。
Ta想强调现在这个时代,人们以个人便利、使用为主导向。
比如我累了需要椅子这样的产品供我坐着,我需要一个懒人椅,按照符合我需求的想法去做。
但是之前人们是看到自然界的物体,发现这个东西适合做什么才去做的,比如有人看见一个石头,这个石头适合做椅子,然后再做成椅子。
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是,Ta画画中有一种颜色非常独特,不是人工合成,需要自然矿石经过多年打磨、沉淀才能形成的,当时古代人们一旦用到这种颜色就意味着画很珍贵。
之前人们和自然接触发现了这种漂亮的颜色,也和自然有了更多的链接,关系更紧密了;但现在工业化生产,对自然的触感少了,敏感度也降低了。
我们聊到这个当时探讨了半天,在想这个逻辑怎么处理,确实挺拗口的。
因为本身Ta是艺术史相关,从古代使用出发到现在问题的结合,后面还整体展开叙述了Ta的愿景,和芝大喜欢这种研究、求知的学生非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