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4008884251

扫一扫咨询

从0了解美本申请!卷不动裱花后,「被十项活动硬控」的留学娃,该怎么规划?!

专业解析 院校排名 录取捷报 干货分享

闲话不说,下个月Common App开启申请!

 

其中Activities部分最多可以填写10项活动。

 

这十项活动是申请者留给大学招生官深刻印象的一大关键。


除了GPA和裱花成绩体现出你的学习能力高低外,活动列表直接反映出你是否是招生官真正在找的人。


Common App网申系统上,列出了很多个人活动的方向:


包括了:

 

学术、艺术、体育、职业发展、社区服务、

 

计算机技术、文化、舞蹈、边临演讲、环境、

 

家庭责任、出国交换、新闻出版、青少年预备军官训练团、

 

LGBT、乐器、声乐、宗教、科研、机器人、校园精神文化、

 

科学数学、社会公正、学生会、政治、戏剧、有偿工作、其他。

每个人只能填十项,那么应该怎么着重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

 

01

文理学生活动完善:

捋出主线,充分挖出兴趣和长板!

一般而言,非学术背景提升常见的活动类别有6大类:

志愿服务类领导类社区影响力类个人兴趣爱好类学术类:竞赛、科研、社团、夏校、实习专业探索

在这些活动类别中,大多数同学都会走「组合路线」

 

比如学术研究+志愿活动类、艺术专业+社区服务、爱好文学+领导力类活动…

在针对每个学生的活动选择时,明德导师团队也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和学生&家长头脑风暴:

挖掘更多有效信息。


针对那些对自己的活动毫无思路的学生,明德导师会和学生家长进行三方的头脑风暴,先挖掘有效信息。

 

搞清楚学生更青睐的活动方向,或者家长眼中孩子的亮点之处,进一步去为学生做活动的规划。

 

一般导师会进行首次会议沟通,了解清楚学生的校内资源情况,学生的性格、学生的兴趣点。

 

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了解后,再和家长进一步进行沟通。

 

从家长的视角,可以看到孩子更多的性格和爱好等方面的背景亮点。

 

而且,和孩子、父母的沟通,也能让学生发现一些不自知的特长和亮点,发现自己的特色,从而找到适合的活动。

 

明德就有两位学员,做参与规划前的活动列表和参与规划后,就实现了“质与量的蜕变”。

 

最后三个月狂补背景,

“成员”到“主席”。


比如我们的A同学,Ta在当年申请季的暑期才找到明德,最后用三个月的时间狂补背景。

 

规划前:

 

商业女性学校社团成员


deca社团联席主管


学校学生团体身心健康社团联合负责人


学校社区活动组织、管理联合主席


当地基督教会核心学生领导人


规划后:

 

商业女性学校社团主席

 

deca社团联席主管

 

加拿大自由党Young Liberals of Canada Prkgram 政治会议

 

加拿大议会成员开发和评估政策规划成员代表

 

The Canadian Centre for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CCR2P)

 

非营利、无党派的研究和倡导组织实习和青年大使业务分析:如何做出好的决策研究&论文发表

 

学校学生团体身心健康社团联合负责人

 

学校社区活动组织、管理联合主席

 

当地基督教会核心学生领导人


做规划前,Ta的5项活动都是校内社区的。


后来学生跟导师说对经济学、宗教等方面感兴趣,于是导师建议学生去结合学科之间的联系,利用学校有相关方面的资源去找资料研究学习,最终写出了论文并发表


此外,导师还指导Ta通过了解学校、当地社区情况,及自己的兴趣点,做出一些科研调查,发现活动之间的关联。


比如Ta关注基督教会,又是学校社团领导人,很多活动都围绕Ta的一些兴趣特色去做的。


最终Ta的活动列表不仅有领导力体现,也有学术方面的成果,围绕Ta对政治、经济感兴趣的特点形成一条清晰的主线,实现活动上“质和量”的双重飞跃。

 

从屈指可数的四个活动,

扩增到10项满满当当!


区别于爱好文科的A同学,B同学则是一个更擅长理科的孩子。

 

规划前,Ta的活动非常简单。而且Ta在规划前的活动列表完全看不到主线,看不出学生的热爱点在哪里,招生官也没法一眼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点。

 

规划前:

 

泰拳

 

四川戏剧表演者

 

编程营

 

Spark英语项目教师

 

规划后:

 

自动化数据驱动挖掘与美国采用率预测模型自动分析科研-论文发表

 

UC数据科学双学分课程:97分

 

家庭责任、中国文化社团负责人

 

泰拳

 

四川戏剧表演者

 

编程营

 

Vex机器人项目组长

 

Spark英语项目教师

 

社区志愿者

 

参与明德的规划后,Ta的活动列表展现出了多样性和丰富度,也突出了个人特点。

 

在参与规划后,通过B同学去做的项目,可以看到学生去做偏远山区孩子的英语讲师了,着眼于关注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教育问题,从Ta做的活动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教育的深度关注。

 

而且Ta还做了自动化驱动模型,体现出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小动物更匹配自己的主人,让动物被领养的时候能找到真正的主人。

 

在校内活动方面,B同学也晋升为负责人的角色,有了自己的领导力体现

 

整个活动主线也能让招生官看到学生的主要兴趣、优势都在哪,其余的活动也都在辅助体现学生的一些个人特点,活动之间关联度很强。

 

 

 两位同学的活动规划宗旨都是为了突出学生自己的兴趣点、探索欲、为周围带去积极影响,展现出一个更真实的自己,就更契合美国大学想要的学生。


大学特别看重学生去做这些活动的目的,看到学生除了会“学习读书”之外,看他们是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探索和实践,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哪里。


这也是大学筛选学生的一个「硬控」角度,所以学生有一个自己特色的活动规划列表才有更大概率脱颖而出。


02

遵循四大要点

去选择活动


在选择活动的时候,导师一般建议着重关注四大要点:


活动要有主题、具备多样性、要保证质量、做的活动要对自己有精准的定位。

 

01

活动要有主题


选择哪类活动就是在选择凸显一个什么样的你!


who are you ?


你喜欢什么,你就会花时间精力去做什么,所以活动的主题性就是凸显一个生动真实的你。


比如你是一个特别喜欢做公益的孩子,那么你的活动主题就能体现出你愿意花大量时间去帮助他人,你乐衷于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等。


有的学生则更喜欢和同学一起去做一些软件、网页等偏科技型的研究产出,那么他就会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一些文献阅读、探索研究。


唯有了解清楚自己的兴趣源头,真的对一件事有热爱,才会激发自己的潜力,有很强的动力去做这件事。

 

02

活动要具备多样性

 

有了主题线,还得注重多样性。

 

要怎么做到活动具备专业的主题方向,同时又可以保证活动的多样性?

 

比如有的孩子走的是「学术迷」路线,那么他在参与诸多的科研实验活动、钻研在文献研究上之外。

 

他还会主动去集结学生,组建社团讨论社会问题,或创办俱乐部就某一课程做出探究得到结果,还会组队打比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