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高端本科留学
高端本转留学
高端研究生留学
语言提升
背景提升
国内/海外名企实习
国内/海外名校科研
明德学堂
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扫一扫咨询
“早规划,早准备。”
小德接触了近百名申请成功的学子,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但是,很多同学即便深知这个道理,在面对学习路径与升学抉择时,依然满心迷茫,不知如何才能把这六个字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
带着这些疑问,小德邀请了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导师 Alaric 为大家答疑解惑。
Alaric学长不仅自身学术造诣深厚,更是一路从本科的懵懂探索,到博士阶段的深入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接下来,就以学长的第一人称视角,听听他那些宝贵的成长故事与实用建议,相信能为大家照亮前行的道路。
Alaric导师本科背景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
研究生背景
哈佛大学心理学
1
从中考压力到心理疏解
美剧启发瞄准心理学
大一大二参与实验,探索喜好
说起来,我和心理学的缘分很早就开始了。
初高中的时候,我热衷于玩机器人项目,那时候满脑子都是机械、编程,觉得特别有意思。
不过到了初三,为了准备中考,不得不暂时放下机器人,全力备考,当时还挺郁闷的。
好在我妈妈学过心理学,她用心理学的方法帮我疏导情绪,让我顺利度过了那段有些压抑的时光。
这之后,我就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当时我还特别喜欢看一些美剧,比如《犯罪现场调查》。
剧中的犯罪心理学家通过对罪犯心理和行为的精准分析来破案,那专业、睿智的形象和神奇的破案过程简直太酷了,让我对心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使我在申请本科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心理学专业。
在UCSD读本科的时候,我选择了双主修社会心理和人工智能,同时还辅修了数据科学。
当时的我或许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选择的深远意义,但现在回头看,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组合,为我如今在哈佛的研究打下了超坚实的基础。
我能从多个角度去探索心理学问题,编程和数据处理技能也让我在分析实验数据、构建研究模型时得心应手。
基于自己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多学科知识融合的益处,所以,如果精力充足,我建议大家不妨多涉猎一些不同领域的知识。
也许在当下,你并不知道这些知识会在何时何地发挥作用,但说不定哪天它们就能融会贯通,为你开启全新的研究思路,让你在学术和生活中都能更上一层楼。
随着本科学习的逐步深入,我发现本科的心理学课程大多侧重于知识的传授。
课堂之上,老师们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到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等各类理论倾泻而出,每堂课都信息量爆棚,但实际操作和深入研究的机会相对较少。
比如人格心理学的学习,我们把各派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可一旦面对真实的人格问题,想要运用所学去分析、干预,却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这让我在本科阶段时常陷入迷茫,不清楚自己到底擅长心理学的哪个具体方向,也不知道该如何将所学知识落地转化。
于是,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术讲座以及小型研究项目,主动去探索不同的细分领域,试图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与专长所在。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白,只有深入到某一细分领域,通过硕士、博士阶段系统且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掌握扎实的研究技能,才能真正在心理学领域有所建树。
所以,我由衷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大一大二时,千万别局限于课堂知识,要多去尝试、多去探索。
只有真正动手做了,才知道某个研究方向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别光凭想象,有时候想象很美好,实际干起来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
就像谈恋爱,得相处了才知道合不合适,研究方向也是如此,多去接触,才能找到那个让你 “心动”,愿意为之付出几年甚至十几年努力的方向。
2
大一大二黄金期
不纠结分支,掌握关键技能
3招优化学习路径
经历了对心理学兴趣萌芽,到本科学习中的迷茫与探索,我深知大一大二是探索专业的黄金时期,每一步尝试都可能成为未来的助力。
所以,大家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各种活动、社团等;此外,多听学术讲座也是不错的选择,讲座中教授们会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课题,拓宽你的视野。
接下来,我将通过自己的经验,给学弟学妹们,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同学提些实用建议——
01
不纠结分支,广泛涉猎各种方向
在大一大二时,不必过于纠结专业的细分分支。
以心理学为例,大部分本科心理学课程设置较为宽泛,虽然有不同的分支名称,但课程内容的交叉性较强。
例如,社会心理学的课程可能也会涉及到认知和发展方面的知识。
因此,建议可以广泛涉猎临床、认知、社会、发展等不同方向的课程,或参与实验室,通过学习来了解各个分支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从而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这样在后续选择研究方向或深造时,就能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
02
主动挖掘适配个人的关键技能
心理学专业看似以理论为主,但在现代研究中,统计和编程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本科阶段,许多心理学课程都会涉及到统计知识,大家要重视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同时,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如 R 或 Python,也是非常必要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大一时选择了统计课和编程课,这不仅让我在后续的科研中能够更好地分析数据,也增加了我在申请实验室时的竞争力。
当然,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应如此。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各学科交叉融合日益紧密的时代,每个专业领域都在不断革新,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例如计算机专业,如今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大热,若仅掌握基础编程知识,而不懂统计学原理用于模型评估与优化,在前沿科研项目或高端就业岗位竞争中就容易落于人后。
所以,大家都要依据自身专业特性,主动挖掘适配的关键技能加以打磨,为未来发展拓宽道路。
03
学长的三招高效学习方法
除了上述的建议,我还想分享三招我个人的学习方法——
1)精细制定学习计划
每周日晚上,我会制定下周的学习计划,将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实验室工作等任务合理分配到每天的时间里。
比如,周一至周五,每天专门留出 2 - 3 小时聚焦课程学习与复习巩固;
周六上午,则全身心沉浸于阅读心理学前沿文献,紧跟学科动态;周六下午,一头扎进实验室奋战 3 - 4 小时,专注科研探索。
这般有条不紊的计划安排,确保了学习与科研工作齐头并进,每项任务都下,都能得到充足的时间滋养,使学习得以扎实推进。
2)巧用学习工具
在学习工具的运用上,我的经验同样希望能够给大家启发。比如在攻克心理学课程这座大山时,思维导图就是我的得力助手。
学习社会心理学时,我会将繁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林林总总的理论以及相关研究成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巧妙编织起来。
这样一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一目了然,不仅方便记忆,也促进了对内容的深度理解。
而面对编程学习这座难关,在线编程平台如 Codecademy 便派了大用场,它提供的互动式编程课程,能实时揪出代码错误。
因此,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和愉快。
3)组建学习小组
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了学习小组,大家也不妨一试,每周定期聚在一起讨论课程内容、分享学习心得和研究进展。
在学习小组中,大家轮流讲解复杂的专业概念,这不仅加深自身对知识的内化理解,还能从他人独特视角收获全新见解。
3
参加实验室实操手册
技能打磨+
全阶段全方位捕捉机会
上文我有提到过可以通过参与实验室来帮助自己找方向,但是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这一步也是充满了诸多挑战。
所以,接下来我想结合自身的经历,为大家详细拆解其中的要点,助力大家顺利开启实验室探索之旅。
01
大一暑假
靠技能提升敲开实验室大门
我在大一前的暑假就开始尝试寻找实验室,但由于当时刚进入大学,没有什么专业技能,收到的回应寥寥无几。
这是很多同学在刚开始找实验室时都会遇到的情况,大家不要灰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
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尤其是统计和编程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后续的科研中会经常用到,掌握得越好,就越容易被实验室接纳。
当你具备了一定的技能后,再去申请实验室,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02
校内网站、学术讲座、研讨会
3大机会锁定实验室
寻找实验室的时机并不局限于学期初。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要你对某个教授的研究感兴趣,都可以主动与教授沟通,询问是否有机会加入他的实验室。
我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大二上临床心理学课时,我了解到医院有一个研究帕金森的实验室在招人,于是我抓住机会申请并成功加入。
此外,学校通常会有校内工作招聘网站,上面会发布一些实验室的招聘信息,大家要定期关注。
同时,积极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也是结识教授、了解实验室研究项目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