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高端本科留学
高端本转留学
高端研究生留学
语言提升
背景提升
国内/海外名企实习
国内/海外名校科研
明德学堂
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扫一扫咨询
打小就是个妥妥的学霸:全市前十二的成绩,学校实验班冲清北的好苗子。
她幽默地自嘲只是个:“小镇做题家”。
在那个高考估分上大学的时代,她也曾错失良机,本科退而求其次去了国内头部的211大学。
大一大二摆烂的基础盘,她在大三很快就逆转局势,一顿猛操作后,直线冲上美国名校——JHU工程管理硕士专业。
今天小藤带大家认识我们明德这位爱笑爽朗、亲切幽默、共情能力超强的美女老师:Wei。
Wei首席导师
录取案例:
U-Chicago、Columbia、Rice、Vanderbilt、Brown、UCB、UCLA、USC、NYU、CMU、UMich、UIUC、OSU等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
5年美国学习生活经历
7年留学行业从业经验教育及专业背景
拥有美国顶尖学府的学术背景,深谙美国高等教育体系
擅长背景提升规划、逻辑思维训练及高效沟通技巧
#效率J人# #City Walk 第一#
在自己从事的行业中,她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不仅能带美本美研的申请规划,还能做大学就业指导。
很多美本学生在上了大学后,还会返场找她做美研和就业的规划指导,她也带过在大学直博的孩子。
她所具有的前瞻性眼光,为很多学生开辟了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径,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正是因为足够的热爱,所以她至今仍在这条路上为学生心甘情愿地操心着……
*Wei老师在巴尔的摩的harbour*为便于理解,以下全文以导师第一人称口吻展开叙述。
01
在JHU那两年,
彻底颠覆了我的思考体系。
顶着全市拔尖学生的光环,自小就是“别人家的娃”。我原本以为我的大学会为我开启全新人生,却没想到上了大学之后还会“重回高考”。
我上学时还是高考成绩公布前估分填志愿,所以稍有不慎就会错失良机。
当时我对未来没有很清晰的方向,缺乏目标的情况下,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那时候从未想过自己喜欢什么,以至于大学期间走了一些弯路,这一点对我后来选择从事教育事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文将进行说明)。
像别人口中说的“上了大学就解放”,我也稀里糊涂地度过了大一大二,虽然上的是国内数得上名的211大学,但自己却并不满意这一高考结果。
*Wei老师在JHU参加orientation
准备申请美研,才发现GPA不够
大三疯补绩点,拿到JHU录取offer
大学的初期一度放肆地玩,在大三的时候开始考虑要到美国读研时,才意识到美研申请非常看重本科期间的GPA成绩。
看到自己过去两年不如意的成绩,我就像是被闪电击中般,开始疯了似的学习,像是重回了那年高考的时光。
我竭尽全力,猛追前两年落后的成绩,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疯狂练习口语、托福和GRE轮流刷分……把之前没有付出的努力全部压缩在了那一年,好在最后也成功拿到满绩。
当时我是自己DIY申请美研,做了很多的准备,最后选了JHU 和达特茅斯作为第一顺位冲刺校,其次是冲南加大,还选了一些比如雪城大学做保底校。
最后除了达特茅斯,基本上申请的学校都拿到了offer。
当我收到JHU的offer时,我哭了,因为没有人知道那一年我是咋拼的命。
*Wei老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在JHU两年的研究生项目中,我不仅担任项目团队的leader,还拿到半奖并提前修读完课程毕业。
事实上,关于美研所给予我的收获,并非仅是一纸证书。
在申请美研的过程中,我才真正开始对未来做出更清晰的规划,认识到长期规划对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影响有多大。
在美读研的日子也让我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改观。
我非常赞同美国教育中对学生自主创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支持学生多问自己why,why not,拥有提出不同见解和深入探索的能力。
此外,得益于在美国读书,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人,也让我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局限性。
*Wei老师在JHU学习生活的各种碎片时光
那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在高中时期就不确定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上了大学之后也对自己缺乏清晰的长线规划:
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一个领路人,以至于一直在迷茫和试错中横跳。
而我这种情况如今仍在很多中国学生的身上不断重演着。
甚至还有越来越的人还会将这种试错期延长到后面的职业生涯中。
因此,我想所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学生前置这种不断尝试和试错的时间,降低尽可能多的试错成本,凭我储备的认知去引导他们以一种更前瞻性的眼光规划当下,及时把握好前景。
02
带学生让我很操心,
但能指引学生方向、给出明智建议,
会让我觉得很值得。
在读研的整个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大量地输入脑海,充分汲取后输出有用、有突破性进展的新内容、新观点,这件事是令我充满快感和成就感的,这使我觉得自己在成为一个更有人格的人。
而能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去引导别人更好地规划未来,也成为我之后的职业发展路标。
此后我所从事的工作都是积极引导他人“勇敢找路”,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找到方向、落地目标规划等等,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帮助,我觉得就很值得。
当小藤问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学生时,我马上想起了Y同学。
学术+运动双管齐下
软硬实力扛打录芝大
小Y从小就在学术研究方面能力突出,发表多篇知名期刊的学术论文,也参加了明德的定制科研,并实现了论文发表。
Ta对学习的悟性也很高,标化成绩很优秀:
GPA4.0+,托福110+,SAT达到1550分,AP有6门5分。
除了硬实力很抗打,Ta的软实力也很出众:
Ta从小就喜欢踢足球,在家长的支持下最后成功入选足球国家二级运动员。
而且Ta很擅长写小说及短篇故事,作品也都得到了发表。
这个孩子「静」能安心坐下来集中精力搞学术研究,「动」能在赛场上释放能量,更能在虚拟的世界脑洞大开进行创作。
优秀的Ta选择会更多,但也容易因为选错而浪费掉自己的机会。
比如在后期择校时,我们也是煞费苦心,和Ta进行头脑风暴、仔细斟酌了好几周才敲定冲芝加哥大学。
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和家人想把目标校定为宾夕法尼亚大学,一是因为藤校的名头,二是排名好,毕业后好找工作。
虽然要尊重家长和孩子的意愿,但作为导师,我觉得不能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宾大这种职业导向风格太强的气质明显和小Y的学术头脑不太符合。
在我据理力争之下,以及各方面优劣条件的分析之后,家长同意把芝大作为早申首选校,宾大退居二线。
事实证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Ta在芝大ED直接下车。
申请美博,拥有逆天的芝大暑研资源
分享申请就读经验,克服不善言谈
之后这个孩子还找到我进行美博申请的咨询。
当时也是在我们的帮助下,Y获得了GPA3.9+,托福110+,GRE336分,但光有好的硬性背景也不行。
脑子灵活的Y同学,当时也是拥有逆天资源——大四的时候找到芝大教授,在其手下做暑研。
美国教授可以说是人才中的人精,非常看好那些聪明且情商也高的学生。
Y虽然有着非常牛的成绩背景,但Ta其实有个小缺点就是——不善言谈,这样让Ta难以信任他人,沟通起来比较费劲。
当时我和Y交流的时候,我看过Ta做的那些科研,直觉告诉我Ta对学术方面将会有很深的造诣,但Ta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表现自我的胆魄。
我是个很爱操心的人,常常会为学生的事情翻来覆去地考虑。
后来我想到建议让Y同学来明德给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申请和就读经验,让Ta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和不同的人链接,有大量的对外联系和知识见解输出。
后来Ta跟我说,这件事对Ta个人的性格发展有着切实的好处:Ta变得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
后来Y同学还报名了很多个学校的研究项目,最终也是申到了Ta自己满意的学校。
包括现在我们也在保持着联系,我也会在Ta就业、直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03
做导师「比天还大」的一件事:
帮他们倒推建立目标感。
我之前还带过清北的学生进行美研、美博的申请,在为学生做规划的时候,我很注重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去建议他们考虑当下选择的不同再筛选。
美本美研的学生各有特点,
必须是因材施教的。
比如有学生打算读博,而在美国读博是全奖就读的,所以学校在招生的时候标准非常的严格。
而招生官要招的学生,是那种在高中期间可能就已经想好未来要读博、后面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读博在做铺垫,简单的说,就是早早规划的学生在申美研这条路上更吃香。
就像明德的3A计划,告诉学生在一开始时候就应该要正己,建立自己的底层逻辑,培养自己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才能一步步更完善地规划。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要求自己做到:陪伴成长+方向指导+目标落地,要用很有条例、有逻辑性的东西让学生的计划实现成功率更高。
而针对不同的学生也要因材施教。
美本和美研的学生是不同的,高中的孩子不像本科的孩子,表达沟通能力上会有所欠缺,但当他们跟你熟络之后,就会非常信任你。
我接触过申请美本的学生,他们大多处在一个尴尬的时期:从一个他律期到自律期的转变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培养他们的目标感。
美研的学生则更有想法,他们需要的是更多有效的资源建议和申请细节的指导;遇到优秀的学生,那我的指导就是“锦上添花”。
帮学生倒推建立目标,
分解目标一步步“打怪”
小藤问我在这一行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我觉得擅长倒推算是自己的特色。在美生活的经历也能让我能更精准地掌握美国大学申请的发展动态,及时为学生的择校规划做出调整,在就业方面也能给到实实在在的指导。
我会告诉学生他的未来是一个可预见性的“壳”,带学生去想象的一个具体的人物,而不是非常假大空的那种感觉。
比如说很多国内的小朋友他可能在高中阶段还没有出去过。
而我在美国生活的5年,游历过很多名校,我会跟学生去描绘,比如说康奈尔学校的特点,JHU、哥大是什么样?这些学校都在什么样的城市,周围的生活、大学生活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告诉学生就读某个学科未来大概是什么样的?就读的学科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样的话,在学生的脑海里将会构建出画面,就会开始有奔头。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目标感,他有这个目标感以后,突然你就感觉他像上了劲儿似的,整个就上发条了。
当你发现他眼睛里有光了以后,作为导师的工作并没有结束。
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大的目标建立以后,就要把这个大的目标进行分解。
如果说你不分解的话,学生可能奋斗一两个月,他这次考试结果可能还不错。但他会觉得当下的考试好像对自己的大目标没有直观的联系,那他可能之后又开始懈怠。
所以必须要先有大目标的憧憬,然后再分解成小目标,在一个个成就感的驱使下,慢慢的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甚至他自己的自制力的建立就OK了。
写在结尾
多年来一直从事这个行业,我始终是一个学习者的心态。我需要及时更新这个行业最新的知识,各个学校的最新的信息,给学生做更多切合当下发展趋势的规划活动。
我还想分享的一个想法是,其实国内没有低龄规划这个概念,大多数城市是没有低龄规划。
可能家长突然到了某一时间节点,发现自己的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就特别焦虑。
一焦虑就容易把坏情绪直接传递给我们导师和孩子。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内向、压抑,老师其实压力也会很大。
我觉得家长要做一个情绪管理大师,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很好的收住自己的情绪,乐观面对。
然后另一方面就是让孩子自己去跟我们沟通,哪怕孩子再push我们,我们都是很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