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4008884251

扫一扫咨询

GPA3.8+、托福110失误进了UIUC!第二次转学范德堡和埃默里大学争着要

案例解析 本科新生 本科转学 夏校科研 学员分享

美本转学绝对是圆梦名校的绝佳机会!

 

不少顶尖大学都是转学友好校,它们的转学录取率远远高于直申,有些甚至能达到两三倍。

 

比如范德堡大学每年秋季约有220-240名转学生入读,它的转学录取率是全美前20名私立大学中最高的,为18%,是本新录取率(7%)的2.5倍。

 

全美前30名的私立大学,有多所大学的转学率都超过了20%,诸如埃默里大学就达到了34%,同样是本新的2倍多!


 

今年我们的L同学就是从公立大校同时转入了范德堡大学和埃默里大学,实现了挤入全美前30大学的名校梦。

01

本新失误,

我决定转学冲击梦校!

我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就读了一年。

今年同时被范德堡大学传媒专业和埃默里大学心理专业录取了。

本新申请时,我信心满满。

 

因为我对自己的各项标化成绩非常满意。

高中GPA3.85(4.0满G),托福112,IB预估分达到了40+,还有很多活动,背景相当丰富。

 

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本新结果出来后,只有UIUC愿意接受我,录取完全无法匹配我的成绩表现。

 

所以在本新录取季还未正式落幕的4月份,我就默默开始为转学做好心理准备了。

当时打算要转学时,身边不少人觉得UIUC实力也不错,没必要这么折腾,但进入UIUC后,我坚定了自己要转出去的决心!

UIUC的确在理工领域表现出色,多个相关专业在全美排名前10名。

UCB、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也并称“美国公立大学三巨头”,还在世界科研领域有着响当当的名头。

 

但这一切都只是聚焦于理工领域,学校举全校之力发展工程学院,绝大多数资源都集中于此。

 

而我所在的传媒学院既没有过多的资源,实践机会也少,部分课程水分还高,很多课程都是偏理论性的,主要靠背诵和个人理解,毕业门槛也是相当低。

 

再加上UIUC是公立大校,学生人数非常多,先不说选修课程的抢占难度,就连我的专业课,只要手慢了,不出意外很快就能被选光。

 

最令我抓狂的是,学校根本不给本科新生做科研的机会。

 

我进校后多次向教授表示了我想做科研的想法以及自己的研究方向。

教授二话不说,直接否决,因为科研机会都留给了大三大四的学生,大一根本就没有资格!

 

每年40万元的学费,拿着父母的辛苦钱上着毫无价值的课程,谁会甘心?



 

(图|UIUC国际生学费)


既然已经来到美本就读,花费同样的时间和金钱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效果,还不如抓住转学的机会冲刺一把去到更好的学校,享受更好的服务,用同样的时间争取优质的资源。

02

复盘本新失利,

找到了转学的突破点!

本新失利,我仔细复盘了一下后,觉得录取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首先是,对整个申请过程不熟悉。

 

在我的认知里面,本新申请就是为了展现一个人的优秀之处。

而作为学生,优秀肯定是各项分数足够高以及填写一些学术类活动就行。

 

所以我就舍弃了很多我做过的科研项目和非学术活动。

这就错过了一次绝佳的展示自己多元化实力的机会。

 

而且当时根本就对什么是申请主线,如何展现个人特色等都毫无概念,以为把材料放上去即可。

 

其次,文书是最大的硬伤;

 

我的本新申请文书相当于全程DIY,全是自己摸索,自己修改,没有任何专业导师的帮助。

 

写文书也像是填写自己的申请材料,毫无重点,毫无特点,目光也全部聚焦到别人身上。

即便字数满足了,细看字数背后空洞的文字,招生官根本不知道我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现在回头看,那时的自己真得好勇,也好不成熟!

 

后来,导师对我转学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们让我对本新申请和转学有了更多更正确的认知。

我也再一次明白一个道理: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做!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才知道转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需要做什么才能完成转学的要求,又该如何填写网申。

这让我避免走上本新申请时遇到的弯路。

 

03

想申请埃默里和范德堡转学,

3个文书Tips码住!

 

转学阶段,因为有专业导师的指导规划,我四面开花,科研、论文、社团活动等齐头并进。

我整个人也变得更加立体、全面而学术化起来。

 

转学规划的这几个月里,我参加了内部的一对一定制科研并得到了发表,还得到了定制科研导师的推荐信。

 

另外一封推荐信来自我大一专业课老师,我之前跟这位老师做过研究。

在让老师写推荐信时,导师也传授了我许多技巧。

比如告诉专业课老师自己研究的方向,为什么想要学传媒专业等,相当于把想要转学时获得什么样的资源和研究领域都具体化了。

 

以上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想到的。

 

再加上校外我自己也曾做过两个科研项目,以及我的硬性分数,这完全展现出了我在学术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实力,妥妥一枚学术学霸!

 

在学术之外,导师还教我如何将众多非学术活动挑选出来展示自己的多元化的背景。

 

导师会有技巧得将我做过的事情仔细分析一遍,那些我曾经看起来不值一提的经历在导师眼里却成了宝藏。

 

我在学校参加过很多社团活动,其中导师让我将担任舞蹈社团社长写进活动列表。

这样既能展示我的领导能力,还能看出我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学生,而不是个书呆子。

 

另外在筛选活动时,导师还让我根据自己的申请学校和专业做出一定的调整,而不是复制粘贴,群发给所有大学。

 

比如申请埃默里大学心理学专业时,会提到我在原校辅修过心理学,还把我当时参加的woman in psychology社团活动放在重要位置。

 

因为这个社团里的成员要么是心理学专业学生,要么是对该领域有极大的兴趣,大家在一起讨论女性存在的一些常见心理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比如申请范德堡大学传媒专业时,活动就侧重于传媒方向,我当时做过的一个科研正好于此完美契合,而且还运营了一个自己的视频号。

 

我觉得导师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文书。

 

他们帮我整理文书思路,头脑风暴时不放过任何细节。

在讨论时,我可能只能想到0.5,导师却能不断深化,让我的文化选材和构思完成从0.5到1的质变。

 

在导师的讲解中,我也才知道,本新的文书像是要如何展现出“我很好、学校应该录取我”。

转学更要侧重于凸显我跟这所学校的匹配度。

 

而且转学时不能一味得吐槽原来学校的不好之处,应该聚焦于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转入后的学术规划,如何利用学校更好的资源实现更好的发展,甚至为学校做出巨大的贡献。


 

04

历经本新和本转的心里话:

第二次去到哪都会比UIUC好!

本新和本转我都经历了一轮,走过很多弯路,也学到了不少宝贵的教训。

 

在我看来,本新和转学申请时,两者的难度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现在全美前30大学都很难,一般都会选保底校,防止进入无学可上的境地。

 

但是转学时,本身已经有现在的学校做兜底了。

所以会选择冲高一点的学校,即便转学失败了,也能继续在本校就读,丝毫不受影响。


 

我当时在UIUC就读,这里是一个特村特冷的地方,转学时我从未考虑过地理位置。

只选自己最喜欢的,也没有考虑能不能录取的事,因为我知道第二次去到哪都会比UIUC好。

 

当然我不担心录取的事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很多学校的转学录取率会比本新高出许多。

据我所知,西北大学、安娜堡分校都是转学录取率十分高的学校。

 

录取我的范德堡大学和埃默里大学也算是在转学友好校的队伍中。

如果申请没有太大的把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试试这些学校。

 

其次,如果有特别想去的学校或者一个学校的某个学院,一定要提前了解它们对转学生有没有特殊的要求或是建议。

比如必须选什么课,要修读多少学分,实际上很多学校的不同学院要求差距蛮大的。

 

比如我当时就了解到南加州大学的一个学院就建议转学生学一门外语。

但我在UIUC时,作为国际生就没有第二外语的要求,直到转学时才发现,此时我已经错过了选课时间。


 

最后,申请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因为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

比如写文书时,自己想写A主题或方向,它会更好得代表或是展现自己,但有丰富经验的导师会觉得B会更好。

此时就要勇敢argue,我当时在与导师讨论文书时,就沟通了好几周。

方向来来回回换了好几个,细节性内容也修改过无数次,最终才得到一封满意的文书。

文书确实是一个需要讨论、争辩的过程。

这个过程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所以不要担心ar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