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高端本科留学
高端本转留学
高端研究生留学
语言提升
背景提升
国内/海外名企实习
国内/海外名校科研
明德学堂
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扫一扫咨询
看过最近两天留学故事的朋友们,一定在这几位“申请过来人”的身上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属于综合背景没有那么出众,但却依靠出色的规划策略实现了对梦校的逆袭,最终收获了超出自己预期的录取结果。
而今天将与大家见面的W同学亦是如此,她以较普通的资质背景,通过合理的商科申请轮次规划,成功拿到了综排TOP3的藤校哥大录取!
对于准备进行2022商科申请的朋友们来说,她的留学故事可千万不要错过!
一、实现超预期录取的我,
为你带来了我的方法论
Part 1 申请背景与结果
硬件档案:
某港本院校
本科:工商管理
(Concentration:商业分析+金融工程)
GPA 3.37;GMAT 680;TOEFL 104
我的本科学校背景很好,本科专业为工商管理,加以商业分析+金融工程的Concentration。
为了应对偏商科的申请,我还在大学期间为自己补充了很多量化的课程,包括编程与微积分等。
在录取结果方面,我一共收获了5所美国大学的offer,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应用分析、JHU金融、WUSTL金融、NYU科技管理与罗彻斯特大学商业分析。
Part 2 我的申请动机与策略
虽然我的本科是一所非常出色的香港大学,但实际上在QS以及US News上排名较高的还是那些英美学校,所以我在本科学习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冲刺一波,争取能够到英美名校进行留学。
此外,如果我继续在香港读书的话,选择其实非常有限,基本就是港大、港科技以及港中文;
而如果我选择去往美国留学的话,综合排名TOP30或者TOP50的学校在国际上都有比较大的认可度,且美国大学的商科、数据和技术性项目的专业水平也很高。
除此之外,留学也可以给自己换一个环境,走出国门,到其他地方看一看,更加丰富自己的学识与眼界。
策略之如何选择专业?
因为我本身的本科concentration就是金融工程和商业分析,所以我在美研申请时最终也是选择了金融和商业分析这两个大方向。
紧接着我考虑到,从申请难度上来说,BA的申请难度会比金融更高一些,所以我在申请综排较高的学校时主申了金融项目,而综排相对低一些的学校则申报了BA。
由于我自己的计划是读完研究生之后回国就业,那么在国内的就业市场中,其实对US News和QS的学校排名还是比较看重的,所以我最终对“综排排名”的考量还是重于了“专业质量”。
Part 3 我的申请时间线
5月
我基本是从去年5月份正式开始规划申请的,这时候大三下学期的重要课程与期末考试也都结束了。
我原本打算一边实习一边备考,但是事实证明这么做比较困难,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尽量留出一个比较充裕的时间来专门进行备考,争取在短期内完成标化成绩的提升,不再因为考试而影响其他后续工作。
7月
首次参考摸底,成绩不太理想。
我原本以为自己港本全英文授课,自身英语底子也好,过托福GMAT会很轻松,结果轻敌了。
我的经历进一步证明着,同学们最好准备1-2个月专心备考。
8月
8月我报了托福班,再次考试时提分比较明显,接着我也报名了GMAT考试班。
不过是否选择补课是看个人情况决定的,你也可以在网络上做模拟题来进行自我提升。
9月
我考了第二次GMAT,成绩为680,托福第三次考到了104,这个时候我的标化成绩基本算是刚刚达标,对于我的申请区间而言基本够用了,但是也无法给我带来任何的优势。
大家如果想要在标化成绩方面有所建树的话,还是要尽量将GMAT成绩冲刺到720+以上比较好。
大四上学期还有非常多的课程,课程难度也非常大,我感觉自己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繁琐的准备工作,因此打消了做DIY申请的念头,在比较了很多家机构之后,最终选择了明德立人。
10月
处于学期中段,我没有太多的备考时间,但碍于对GMAT成绩的不满意,我还是再次踏进了考场,只可惜这次的结果依然不够理想。
考虑到部分学校的一轮申请也快到截止日期了,于是我在明德导师的建议下迅速组织好了文书,准备冲刺一轮申请。
11月-12月
一轮比较申请早的学校已经出了结果,很多没有截止的项目就继续申请,准备面试。
在12月末,一轮的申请结果就基本全出了,而我认为能比较稳健录取的学校也都在第一轮完成了申请。
1月
进行offer选择,交留位费,部分学校面试。
2月-3月
所有申请出了结果,我最终决定去哥大就读。
以下是我对于申请时间线的一些总结经验:
#01
托福&GMAT
一定要留够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不可轻视,最好是在大三就开始准备,能在大三暑假之前考出理想成绩是最好的情况,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在大四上学期集中精力去修改文书,选择学校,找老师要推荐信。
提早考出标化成绩会让你的后期工作更加轻松,时间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02
一轮or二轮?
从我自己的情况来说,我认为大家如果申请进度足够的快,在一轮申请时标化就已经考出了很好的成绩的话,还是一轮申请会更好一些。
一方面是10-11月,很多同学还在进行标化成绩的考试,相对申请的人数不是很多,学校处理信息的速度也会很快,如果你有什么问题的话也可以迅速的得到沟通解答。
另一方面是一轮申请在12月份左右就能出结果,这时距离二轮申请的截止日期还有一定的时间,如果你在一轮没有拿到特别满意的offer的话,你还可以在二轮申请进行一个补充,这就是“早申请、早规划”带给你的一个余地。
小德Tips:
通常第一轮申请的同学相对来说条件较好,是优质生源。而且前期多发放一些offer校方可以较早得到一些同学的入读确认,也可以根据前期的招生情况调整后期的招生策略。
对于国际学生而言,最后一轮的截止时间是在次年的2月底到3月初,部分招生没有满额的专业会延期到次年的4月~5月再放出名额。
不过明德立人申请导师建议:如果自身申请背景较为逊色的同学们不要在这一阶段进行申请。
因为通常留给最后一轮的招生名额会相对较少。其次最后一轮申请出结果的时间也比较晚,也许会影响国际生办理签证。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校是Rolling(只有一个明确的截止日期),即我们常说的滚动录取,那这一类院校可以理解为“先到先得”,“越早提交越早审理材料”。
#03
择校
如果你的综合背景足够强,那你是可以做到好学校和好项目兼顾的,但如果你像我一样,是属于背景资质比较一般的学生的话,那么就还是要面临一个“综排”与“专排”间的取舍。
如果打算回国就业的话,综排会更加重要,留美的话就要着重考虑学校就业资源、地理位置和专业强度这些因素。
二、有关网上“水项目”标签的碎碎念
在近年来的留学圈里,总是有一些名校项目会被冠以一个“水项目”的称号(比如W同学录取的哥大SPS学院项目-应用分析),从而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广大申请者的申请规划。
但实际上“水”这个词本身就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GPA3.8+、GRE330+,实习科研样样出彩的大神选手来说,他们的目标是MIT的BA,是CMU的CS,对他们而言,申请CS“四大神校”以外的项目,是不是都有些“水”呢?
反之亦然,如果一名学子的综合背景并不出众,甚至GPA连3.0都不到,那么指望用这样的成绩逆袭顶尖项目无异于天方夜谭,像明德学子C同学一样能“以3.0的GPA成绩逆袭哥大金数”的案例实在是可遇不可求(传送门:2021逆袭战绩 | 哥大金数录取,GPA仅仅3.0,我们做到了!)。
因此,当你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突破,拿到了超出自己预期的录取之时,这个项目就算被他人打上了错误的“水”标签,又有何妨呢?
更何况,每一个人所擅长的领域、拥有的经历、对未来的规划也都并不相同。
举个例子,2021申请季中有一位明德C同学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认知科学项目offer,而该项目则正是开在所谓的“水学院”——哥大TC学院之下。
可是C同学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申请方向非常清楚,由自身童年经历产生的影响,使TA对在心理学领域学习有着非常强的动机。
哥大TC的认知科学硕士项目,课程必修课以“人类的认知与学习(Human cognition and learning)”、“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和“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组成,这与C同学心心所念的“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职业规划轨迹十分吻合。
由此看来,哥大TC的认知科学硕士,无疑是很适合C同学未来发展的项目,这一点难道不比网络上人云亦云的所谓“水项目”、“水校”title重要的多么?
就像同样被冠以了“就业困难”标签的文科专业也会得到高盛招聘官的格外青睐一样,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真正的高薪行业绝缘体,也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水项目”。
留学的关键还是在于你能否找到自己最适合或最感兴趣的专业,并为之发起努力。
三、哥大应用分析硕士(MSAA)
最终W同学是在5封offer中选择了哥大的应用分析,那么在本文的最后一段,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一项目。
哥大的应用分析项目开设在继续教育学院(SPS),该项目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做出决策,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建议。更关注数据推理和建立组织价值,而不是纯粹的科学统计数据。
在课程设置方面,MSAA项目有Part-time和Full-time两种课程供国际生选择。Full-time共分3个学期,要求修完36个学分,才能顺利获得学位。
项目看重申请者的思维能力和领导力,因此课程也分为Management和Technical两大核心,分别培养学生的领导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分析技能。
申请哥大MSAA项目一般要求学生:GPA3.2+,托福100+,GRE/GMAT 315/650+,比较看重学生偏数理的课程背景,重视匹配度。
MSAA属于STEM项目,而且位于纽约曼哈顿,有丰富的资源和就业机会,留美工作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就业领域涵盖:金融、科技、育领、房地产、建筑和工程、咨询业和市场等,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主要从事的岗位包括金融分析师,精算师,CEO,投资银行分析师,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等。